你的位置: 网络炒股配资杠杆_在线证劵配资杠杆_网上证劵配资杠杆 > 在线证劵配资杠杆 > 股票去杠杆 华为救得了赛力斯,为什么带不动享界?
热点资讯

股票去杠杆 华为救得了赛力斯,为什么带不动享界?

发布日期:2025-03-25 23:53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股票去杠杆 华为救得了赛力斯,为什么带不动享界?

任何东西好像搭上了“华为”股票去杠杆,似乎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。

比如曾经的东风小康,在与华为合作后,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市场的“黑马”赛力斯,一度销量节节攀升;

再比如,拓维信息牵手华为,共同深耕人工智能领域,没多久就接连斩获了大额订单。

但奇怪的是,同样是汽车领域的合作,这样的“魔法”似乎在享界身上失灵了。

因为整个2024年,享界总共就交付了 7494 辆——距离预计的6万目标,可谓相去甚远。

这让人不禁好奇,同样是依靠华为赋能:

为什么华为救得了赛力斯,却带不动享界?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!

提到这个问题,很多可能会认为——还不是车价太贵了!

但凡定价便宜一些,肯定不是这个结果。

听着或许有道理,但享界 S9的“平价版”智界 S7该便宜了吧,为什么没能挽回销量呢?

要知道,这个车的定价还算实惠,基本在22.98-31.98万之间,差不多和小米 su7相当。

结果呢,“一剑磨3次”,还是没能改变销量下跌的命运。

而且,从整个2024年的销售情况来看,最多的一个月也就卖了7397辆,然后就撑不住了。

到了12月,更是惨淡到 1833辆…

就这个情况,别说赶上小米 su7了,就连小鹏P7+都比不上。

由此可见,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车价。

在我看来,之所以享界很难带动,是因为产品的定位不够明确。

什么意思的呢?

简单来说,问界的成功得益于“摸着理想过河”——抓住了理想开辟的增程式赛道,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用户和产品策略。

可到了享界这边,却出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:它不知道该“摸谁过河”了。

倒不是技术上有问题,而是如何打造一款消费者真正需要的“高端纯电行政轿车”,根本没有成功的参考对象。

你说学bba吧,人家是燃油车起家的,有品牌积累和豪华车历史做背书,这条路学不了;

而且,bba自己的纯电车型,销量也不怎么出彩。

你说学小米SU7吧,人家主打运动轿跑,跟享界的定位完全是两码事,也学不来;

至于照搬问界的方向,车型定位不同,更是无从谈起。

说到底,北汽也好,华为也罢,并没有什么成功打造“高端电车产品”的经验。

一旦没有可供参考的成功对象,就很难搞了——这在某种程度上,直接导致了享界的“滑铁卢”。

当然,抛开这点不谈,消费者也很迷茫了。

因为现在挂着华为招牌的车实在太多了——问界、享界、智界、阿维塔……品牌一个接一个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
就这么多的汽车品牌,消费者肯定不能每个都买单吧!

说白了,我可以因为“认可华为”而选择问界。

但如果所有与华为合作的车,都要被视为“华为的车”,那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
即便心中不语,肯定还有嫡庶之分——这直接造成了合作车企之间的销量差异。

拿问界来说,作为华为合作最早的品牌,华为站台的次数最多,消费者的认可度也最高,很多人都会觉得它是“嫡子”;

至于什么尊界、享界、智界就不太认可了,因为“孩子太多了”,只会记住最重要那个。

此外,纯电车的门槛,其实也比增程车高多了。

说到底,买增程车的消费者可以不在意电耗。

哪怕用油稍微费点儿,续航表现一般,只要总体体验还过得去,很多人就能接受。

但纯电车完全不同。

不仅要看百公里电耗的数字,还要仔细琢磨快充速度、能量回收效率这些细节。

此外,还要考虑充电方便不方便、续航里程够不够高——这都会直接决定这款车“值不值”。

更别提纯电车还要考虑空间大小,智能配置是否够用,以及用料和做工的细节。

只要其中一个方面拉了胯,都会成为消费者弃购的理由。

这种情况下,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足够优秀,才能打动挑剔的消费者。

而享界S9的问题就在这里:它想打“高端纯电行政轿车”的牌,却在“纯电”和“高端”这两点上,始终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优势。

对于一个消费者敏感点满满的市场来说,无疑会出现这样的结果。

总的来看,享界的故事或许只是个开始。

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,“华为赋能”的红利还能持续多久?

赛力斯能否守住阵地,享界还有没有翻身的可能?

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。

但可以肯定的是股票去杠杆,未来消费者只会越来越挑剔,而市场只会留给那些真正有实力的玩家,不是吗?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